关于安卓app设计规范的几件事

不论你是想要转职成为UI 设计师、或者在有开发手机应用的公司上班,相信你一定或多或少都认真看过苹果和安卓两大平台的官方设计规范。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安卓app的设计规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官方的设计规范。

前阵子Google i/o 重磅更新的Material Design Guidline 让不少人感到相当惊讶,除了一改过去严谨的规则加上了不少弹性之外,也用上了许多不规则形、鼓励字体运用、有些元件的操作甚至推翻了过往的建议规则。

然而也因为这次更新的风格迥异,身为设计师or开发者的我们,是否真得就得急忙的追随着规范,开始把App 这边切一角、那边切一角,只为与官方的规范保持一致呢?

别急,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想清楚官方的这次的更新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放出的规范中,一扫过去单纯的形状,出现了许多缺角元素

首先,规范为何而存在?

移动端应用的历史其实也没有很长,也就才10年的时间,当我们从使用实体按键转变成触控的界面时,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该怎么样去操作、哪些手势比较直觉,都需要去研究。

我认为规范的制定除了能够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之外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开发者们,将他们自己研究认为对于使用者最亲切的结果,在你毫无头绪时指引你的一盏明灯。

这也是为什么当有人问,怎么样转行成为UI设计师时,通常得到最多的答案都是从规范开始读起,理解为何订出这样的规则、旨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对于初学界面设计的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规范对于使用者们固然好,毕竟光是现有主流的两大系统平台各自一套的操作逻辑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说就已经够多东西要适应、学习了(猜你应该也有过更换手机系统、或者拿朋友的其他系统手机使用时那种不适应的经验,比如在iPhone里找返回键…等等)。

若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成千上万的开发商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再仔细想想很多App 其实是独立开发者,对于体验以及设计上其实没有太多基础以及研究的情况下,也许你得每下载一个App 都要重新试应学习的痛苦过程。

4 年前,第一版的Material Design 放出来,推出以纸张、卡片堆叠以及深度变化为主的设计语言,以此规范我们普遍认为「很Android 」的行为,让你一眼可以看出是属于Android 的App。

Android 上常见的Float action button

既然是官方写的规范,一定要遵守吗?

规范规范,又是官方撰写,那感觉不照做也不行了呢…但不对呀, 仔细想想好多优秀的App不一定都是同一个样的!

难道真的所有东西都得照着规范走吗?那这样我们设计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是否要完全遵守规范,我觉得你可以通过下面几项来验证:

1,同样的情境下,规范是否有注明建议使用情境。

2,有没有与系统层级的操作有所冲突、混淆。

3,是否有比规范更加能解决你的User Story。

4,实际操作的困难度是合理的。

有些时候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当大家已经有统一且习惯的操作时,太过新颖的互动反而会让人不知所措。

除此之外还有个关于Google立场心得:你可以定制你所想要的风格,但是你不能把Android 做得像iOS App !

每年Material Design Awards 都会选出得奖的App ,可以去看看得奖作品们对于规范以及自家视觉风格的拿捏与平衡。

这次大幅度的更新,我想也是先前的规范写得太过死板,不过一开始要让如此破碎化的市场有一致性,详细的规范是好的,但也因此限制了设计上的可能,而如今app的开发也相对已经成熟不少,所以这次的改版就释出了许多弹性!

官方写的,一定是很好开发吗?

既然是官方放出的规范、我想官方应该是有提供套件让工程师使用吧?

我想这应该是许多设计师的想法,我刚开始做界面时,曾经也想过:「都照着官方的Design Guidline 做了,工程师应该会轻松不少吧」暗暗在心底得意的感到自己是个体贴工程师的设计师,殊不知再拿出原型Demo 时,那个交互动画效果还是让工程师的眉头一皱了呢,就算是官方出的,实际上也有问题,原因可能是:

1,有些设计规范其实是种概念的呈现。

2,也许官方承诺有打算出套件,但是尚未公开(也有可能就这样等到天长地久…)。

3,可能会有版本相容性的问题。

4,每个工程师的开发App方式不同,也许在使用套件上会有其他程序冲突。

所以当你被要求改稿,气冲冲的拿着规范想去找工程师争论时,还是在想一想,这感觉就像是你拿着概念车的照片去跟汽车业务说要开这台上路一样,设计固然有设计的理想,现实面还是得等技术更加成熟吧!

好的体验自然会被留下

其实看着规范的发展走,会发现规范也不是真的谁说了算,只要使用体验是好的、更符合情境的,规范也是会随之靠拢的,举一个例子:

Bottom Navigation(底部导航条)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在早期,这种底部导航在android 上是很少见的,(那时候的官方建议是放在上方、或者使用侧栏抽屉的方式),算是普遍被认为很具iOS 风格的设计,但在这次Material Design 更新,也看到Google 默默的在Component 分类之中默默地加上了底部导航的使用规范,也许是因为随着硬件的进步,人们的手指会因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大而造成难以触碰到上方区块。

这次的大更新,连App bar 也有往下放的设计了

我也是挺乐见两家的操作逻辑越来越趋近彼此,互相取其优点,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但是好事也能减少转移的学习成本~!

总结

我认为熟读规范可以帮你快速理解两大平台的风格,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以及理解移动端应用随着硬件以及时代的推进,改变了许多的使用习惯,做出一个至少能保证是易用的产品,但规范不应该是一个限制你想像力的枷锁,毕竟规范的灵活度受限于公司,是相当迟钝的,而我也相信不论哪个文件,都无法将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写进去,因此当你的设计与规范有所冲突,只要你心中明确知道为何而做,为何比规范制定的还要更加适合你的设计情境,就不该被其有所限制!